和孩子溝通要有效,一定是走心的,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,帶著叛逆,和父母對抗,慢慢發(fā)現,父母權威的慢慢弱化,孩子會更加忽略和父母的溝通。
但這個階段,孩子的三觀非常關鍵的時期,父母想幫助孩子形成正向的三觀,一定要走心地溝通。
如何走心地溝通呢?
首先:三忌
忌講道理、忌指責、忌帶情緒
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做一些挑戰(zhàn)父母底線的事,比如:奇裝異服、打游戲、打架、逃學、不上學、沉迷手機、追星、追求名牌等。
傳統的父母溝通三步曲:先講道理,當孩子沒有回應或者不認同就開始指責,孩子開始對抗,爸爸媽媽們就開始怒罵,痛心疾首!但效果幾乎沒有,最后爸爸媽媽們就只能妥協,只要你能正常上學,不要考最后一名,隨你吧,孩子們的內心就如一顆海草,海草,海草,隨風飄搖~~~~
其次:一定要尊重、尊重、尊重孩子!
必須反復強調,要尊重孩子,孩子感受到尊重,才是溝通的開始,否則只是一場筋疲力盡的對抗。
我們在與孩子的溝通中,通常會有一個前題,就是覺得孩子應該怎樣,當孩子沒有怎樣,就希望通過溝通讓孩子做到怎樣。
但我們認為孩子應該怎樣的時候,是否有尊重到孩子,他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他的社會角度首先是他自己,再是我們的孩子!如果能在溝通前,意識到孩子首先是他自己,再是我們的孩子,我們就做到了,尊重孩子!
最后:內容!
內容非常重要,一定是中立的原則,不帶功利的要求,而是平靜地尊重孩子獨立個體的,就可以與孩子談談人生!
其實內容很簡單:我是誰?有什么優(yōu)點、缺點?夢想是什么?
在我的來訪者中,一些爸爸可以做到和上中學的兒子這樣溝通:我叫***,來自山東青島,15前年來到廈門,廈門現在是我的第二故鄉(xiāng),我喜歡踢足球,比較內向,不太喜歡太熱鬧的環(huán)境,還喜歡下象棋,我比較能吃苦耐勞,比較努力,缺點是太內向,所以喜歡一個人呆著,好像這樣也能讓我多思考,夢想是做一名高級工程師。
還有一位媽媽這樣說:我叫***,福建泉州人,我的優(yōu)點是能吃苦,不怕困難,缺點是脾氣比較急躁,但發(fā)完脾氣又會后悔,我的夢想是做一名人民教師。
以上的幾位父母,通過多次這樣和孩子溝通,和父母對抗的情緒就被泄掉了,孩子慢慢也敞開內心與父母交談。
大家可以看到以上內容,沒有功利的社會角度,沒有成就,沒有金錢,只有原本的獨立的個體,以及這個個體的基本屬性,把多余的身份剝離,原來的我是什么樣子,敞開給孩子,這時候不是父母,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溝通的誠意,投桃報李。
希望你也能收到好的效果,如果有疑問,可以留言,或加文末的微信。
很多孩子專注力訓練后,不僅學習提升,還有很多“副作用”:有責任心、有更嚴謹的學習態(tài)度、有愛心、對父母的態(tài)度變得友好、愿意聽取別人意見、同學關系改善、情緒更穩(wěn)定、考試前也不緊張了、運動打比賽的時候,更有激情,能發(fā)揮得更好。
所以,很多孩子,在重要考試前,都會定期催眠放松,做學習力的提升,可以放松考試前的緊張情緒,幫助孩子發(fā)揮更優(yōu)秀的考試成績。
專注力訓練就是喚醒一個人大腦潛在的最大的動力。
孩子生活中的“網癮”、“叛逆”、“厭學”、“焦慮”、“多動”等非常多的問題大多是孩子心里積壓的情緒問題的投射,父母們多關注,幫助孩子合理地釋放情緒,或者詢求專業(yè)的心理機構幫助疏導。這不代表孩子有心理問題,而是心里成長的保駕護航,幫助孩子健全更優(yōu)秀的人格。
很希望,每個孩子都能健康、平安地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