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31日是第30個世界無煙日,此前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的《煙草與煙草控制經(jīng)濟學》研究報告指出,全球每年有600多萬人因吸煙死亡。預計到2030年,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(shù)增長將超過三分之一。
出于好奇、模仿、交際、解悶、提神、顯示成熟等需要,一些青少年開始吸煙。
煙草的煙霧中至少含有三種有毒的化學物質(zhì):焦油、尼古丁和一氧化碳。焦油由好幾種物質(zhì)混合而成,在肺中會濃縮成一種黏性物質(zhì);尼古丁是一種會使人成癮的藥物,由肺部吸收,主要是對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發(fā)生作用;一氧化碳有降低紅細胞將氧輸送到全身的能力。有資料表明,一個每天吸15~20支香煙的人,其易患肺癌、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概率要比不吸煙的人高14倍;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概率比不吸煙的人高4倍;死于膀胱癌和心臟病的概率要比不吸煙的人高2倍。吸煙也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主要原因,而慢性肺部疾病也增加了患肺炎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風險。

醫(yī)學家警告說,青少年吸煙對身體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,從15歲或更小的年齡開始吸煙,也許會使他們的壽命減損20年。青少年吸煙會導致體內(nèi)器官功能紊亂,甚至在戒煙以后也難以治愈。
小輝今年才剛14歲,在父母眼里他一直是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??墒?,最近媽媽卻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異常--雖然沒有當面碰到過小輝吸煙,但是從他手上偶爾飄過的煙味,書包里藏的香煙及馬桶里偶爾漂浮的煙頭都可以得知:兒子學會吸煙了。
那么,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學會了吸煙怎么辦?
其實,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(jīng)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,他們吸煙絕大部分是因為耍酷,并沒有多大的煙癮,但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正確引導的話,后果會越來越嚴重。因此,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以談心的方式告訴他吸煙的危害,或者和孩子一起上網(wǎng)了解吸煙對人的身體及心理的危害,更要想辦法把他吸煙??岬男睦怼皳羲椤?,也就是說從心理上打敗他。
如果孩子真是吸煙成癮了,父母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戒煙,具體可以參照一下成人戒煙的方法,這里不再詳述。
俗話說“煙酒不分家”,談完孩子吸煙的事情,再來說說孩子喝酒的問題。
有人說,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,這只是文人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夸張。大量飲酒不僅損害肝臟,容易造成酒精肝、脂肪肝和肝硬化,導致人體免疫機能的下降,還容易引起胃炎、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胃出血等病癥。在西方國家,20%~25%的肝硬化都是由過量飲酒直接引起的。過量飲酒還會增加咽喉、食道、口腔、肝、胰腺等部位癌癥的發(fā)病率。除此以外,酒精還會影響人的反應時間,影響運動功能,從而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以及導致青少年學習成績的下降。因此,青少年千萬不要養(yǎng)成嗜酒的惡習。
作為父母,應當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。
1.把家中的酒放好
冰冰中考之后,為了慶祝畢業(yè)跟同學出去吃飯,結(jié)果醉醺酸地回來了。
爸爸媽媽以為他是偶爾為之,僅僅批評了他幾句,就作罷了。后來媽媽發(fā)現(xiàn)家中的藏酒有的不見了,有的只剩半瓶,而爸爸最近工作忙,也沒有碰過這些酒。后來媽媽才明白,居然是一向懂事的兒子偷喝了家里的酒,她急忙把這些酒鎖在了柜子里,然后開始嚴格管教冰冰的日常生活。
家長首先要為孩子營造一個不喝酒、不酗酒的良好環(huán)境,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戒酒。當然,對于有喝酒嗜好的孩子而言,最好不要讓他接觸到家里的酒。此外,還要強化孩子“未成年不能飲酒”的意識。
2.孩子出去聚會要約法三章
鴻宇進入了中學后,儼然變成了一個小大人,開始頻繁地和同學聚會、應酬。青春期的孩子聚在一起談天說地,情緒高漲的時候還會喝酒助興,為此鴻宇的爸媽可是沒少“嘮叨”,“喝酒傷身體”“學生不能喝酒”,但這種苦口婆心的教育收效甚微,鴻宇還是不能抵住誘惑。于是爸媽決定給鴻宇約法三章,“解鈴還須系鈴人”,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第一,和朋友出門必須報備,包括時間、地點、同伴。
第二,晚11點前必須回家。
第二,在外絕對不許飲酒!不許吸煙!
如若違反,斷網(wǎng)半個月,扣除當月的零用錢,而且未來三個月內(nèi)不允許參加聚會。
這天,同學小海過生日,大家玩到盡興的時候小海提議喝杯酒活躍一下氣氛,鴻宇原本沉浸在兄弟情義里難以自拔,但猛然想到喝酒的嚴重后果,便找了一個合適的理由說:“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,咱們的關系不需要靠喝酒來檢驗,我看大家一人一杯蘇打水,提神醒腦還能排油助消化,大家說是吧?!贝蠹矣X得鴻宇的話似乎有那么些道理,也都舉起了水杯。大家吃飯、聊天、做游戲,一樣玩得很盡興。
一般來說,青少年的飲酒機會多出現(xiàn)在朋友或同學的聚會中,青少年情緒容易興奮,出于好奇或一時興起而吸煙、飲酒的情況時有發(fā)生。這個時期的孩子本來就比較叛逆,不習慣受父母的管束,也不清楚自己的責任和義務,很難把控自己。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“嘮叨”,不但不會起到教育效果,還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助長他們吸煙、飲酒的欲望。正確的方法是幫助孩子明確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和應當履行的義務,引導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,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并承擔相應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