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案例】小云,今年14歲,上初二,他上小學時候的成績還可以,可是到了初中后成績就開始下滑,最近更是聽到老師跟小云家長反映,孩子在校學習態(tài)度很不認真,經(jīng)常上課打瞌睡,要不就是遲到曠課,已經(jīng)被警告過幾次了,孩子父母急了,乘著放假的時間就會對小云進行一番嚴厲批評,甚至以克扣小云的生活費為由讓小云好好學習。過了一個學期后,小云的表現(xiàn)還是沒太大的改觀,而且出現(xiàn)了嚴重的厭學心理,拒絕去學校,主動跟父母提出退學的要求。
萬般無奈之下小云父母決定去求助心理咨詢師,因為朋友的引薦,他們找到了為本教研的宋宇老師,宋宇老師在對待孩子厭學方面有自己的一套辦法,她并沒有馬上承諾解決孩子的問題,而是先了解事情的真實原因,分別跟孩子父母與小云單獨溝通,通過與孩子父母的溝通,宋老師得知孩子性格比較內(nèi)向,對很多事情都漠不關(guān)心,而且脾氣比較倔強,對于父母的教育口頭上不說話,心理和行動的表現(xiàn)卻顯示沒有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。
之后宋老師和孩子單獨談了一次話,在宋老師親切自然的話語及暗示鼓勵下,小云打開了自己的心扉,原來小云來自農(nóng)村,沒有受到很好的基礎(chǔ)教育,上初中以后與城里的孩子對比出現(xiàn)了一定的劣勢,加之父母對他施加的壓力及學校頻繁的考試、緊張的學習生活,自覺難以融入集體生活中去,因而越發(fā)覺得學習是件很困難的事情,也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了。
綜合孩子和父母的思緒,宋老師得出小云的厭學存在多方面的影響因素,包括家庭壞境因素、學校學習環(huán)境、孩子自身性格問題,其中家庭環(huán)境因素是影響相對較大的一環(huán),孩子學習成績沒有達到預期,父母不應(yīng)該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,這種否定的形式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不正確的歸因,加上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特性,過多的批評只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,也是孩子不能承受困難的一個誘因。
了解了孩子厭學的原因后,宋老師決定采取情緒療法、強化法和認知療法來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。通過引導孩子自身對學習進行正確的認識,提高孩子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,激發(fā)學習興趣,減少孩子的厭學情緒,同時在對孩子干預的同時,爭取家庭的積極配合,經(jīng)過多方積極配合。孩子的厭學行為的得到了很大的改觀。
【案例分析】:孩子厭學有很多的因素,需要找出最關(guān)鍵的原因進行重點針對,小云的厭學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家庭環(huán)境的因素導致的,干預的關(guān)鍵是促進孩子與父母的心靈溝通互動,利用認知療法使小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,利用情緒療法讓小云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一個全面的了解,促進孩子的積極健康成長。